close

  他,愛讀書,也愛藏書,希望尋求志同道合的愛書人,為此創辦復旦大學第一家“寢室圖書館”。
  桌上摞著厚厚幾層書,柜子里也塞滿了各類書籍,甚至連床上都擺滿了書,不足10平方米的逼仄小屋居然分門別類、整整齊齊擺放著8300多本書。時不時會有幾位同學過來,與這裡的主人聊一聊自己的論文題目和寫作思路,臨走時還不忘“帶”走幾本與自己論文相關的書。乍一看,我們會以為這是一家小書店,然而床下擺放著的各種生活用品告訴我們:這是一個寢室。
  “這裡實際上是個微型圖書館,面積不大,卻五臟俱全。”隔壁寢室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。寢室里開起了圖書館?還別說,這事就發生在復旦大學南區17號樓306室。
  “尋求志同道合愛書人”
  306室外掛著一塊古色古香的匾,上面寫著“同人堂”三字。同人堂的主人叫陳天翔(見右圖,資料照片),是復旦大學歷史系的一名研究生。“自己愛讀書,也愛藏書,希望能夠尋求志同道合的愛書人,所以叫‘同人’。”
  “復旦圖書館的藏書量已經很大了,為什麼還要開家圖書館呢?”同是文科出身的記者對陳天翔的開館動機還是有幾分好奇。
  “一來嘛,自己平時就愛看書,也喜歡買書。書多了的一個問題就是沒地兒放。之前經常桌子上堆滿了書,自己又要寫作業,於是就把書往床上堆,睡覺時還真有種擁書而眠、卧游書海的感覺,但有時想找一本書,那就真是‘上窮碧落下黃泉’了。有了搬書這項運動,都不用去健身房了!”陳天翔似乎天生就擁有幽默細胞。
  “而且,很多同學也愛找我借書,我也樂於和別人分享讀書的喜悅。再加上我們歷史系的男女比例很不協調,男生少,樓里住不滿。於是就動了開圖書館的念頭。園區委員會認為圖書館也可以促進資源的利用,很快就批了下來。我寢室就在305,同人堂隔壁。”
  2010年12月,陳天翔在社交網站上發佈了一則《復旦大學第一家學生民營圖書館“同人堂”開業慶典》的文章,引起同學們的熱烈反響,同人堂圖書館也就風風火火成立了……
  “希望提升閱讀風氣”
  在同人堂的一張桌子上放著一張卡,正面是大紅基色,配一幅工農兵邊看書邊奮力做筆記的圖畫;背面則是一幅西方油畫,畫里兩位女子正安靜地享受閱讀的樂趣。
  “這是借書卡,一中一西,正面的寓意是‘為中華崛起而讀書’‘刻苦學習報祖國’;背面的寓意則是揭示讀書陶冶性情的一面。”
  陳天翔告訴記者,出於希望從地下無實體的“那個有很多書可借的同學”向有實體的“圖書館”轉型的考慮,同人堂制定了詳細的借書細則。“第一次來同人堂,我會先為你辦一張借書卡,然後就可以借書了。可以按書單在線搜索,也可以在館內自行查找。”陳天翔介紹說,“一次可以借3本,借期2個月。借期到了,一般我會先發郵件,再不行就會在社交網站上貼上‘聲淚俱下’的催還文,他們也不會想因為‘沒還書’而躥紅吧!”
  同人堂圖書館開辦時,藏書僅4000餘冊,現在已有8300多冊,涵蓋各個種類,以文史哲和政治、管理、藝術等人文社科類為主,也有科普和科技專著類。
  “除了這8000多冊圖書,同人堂還提供‘館外借藏’‘文獻傳遞’服務。通俗地說,我家裡還有兩萬冊藏書,如果同學有需要,家裡的書通過預約也可以提供外借。”對於藏書,陳天翔言語中透著幾分自豪,“復旦的‘大家沙龍’和‘Hi—story咖啡廳’也設有同人堂的書櫃,算是館外借閱點,我定期會去按專題更換書籍。”
  陳天翔告訴我們,同人堂的讀者群較為穩定,以本科生為主,也有不少研究生,甚至有老師也來辦過借書卡,“但似乎沒有借過書”。平時一周書籍的流通量為二三十本,開學和期末能達到上百本,常年處於“在借狀態”的圖書超過300本。
  除了平常的借閱服務,陳天翔還會定期把一些書單、讀書心得和有意思的故事放到網上。在線下還時不時會組織一些讀書沙龍和講座。“希望能夠促進校園的閱讀風氣,尤其是讀紙質書的風氣。”
  “繼續開辦公益圖書館”
  “同人堂能夠順利發展三年,並吸引一批忠實讀者,主要在於它的獨特之處。”
  吸引讀者的首先是“書”。“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書。”陳天翔告訴記者,有時候他還會根據近期熱點不定期推出系列專題,比如之前連戰訪問大陸,他就做了一個“眷村”專題,講述遷臺大陸人的生存狀態和他們後代的心路歷程。
  書不在多,有人則靈。“很多同學來這裡,可能目的並不是借書,而是看一眼‘野生版’、原生態的陳天翔,再領略一下‘寢室里塞了八千本書’和‘一個學生的私人圖書館’的景象。”
  更多的同學來這裡,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“草根性”,正是因為它的草根,沒有冰冷的櫃臺、冷漠的機器和古板的條形碼,所以更能實現‘私人訂製’和量體裁衣。“比如有同學來借書,我們會聊一些論文選題相關的話題,我會提一些意見,也會推薦一些相關的研究資料給他。曾經有一位同學就在聊天中收穫了靈感,確定了論文題目。”同人堂的這種親切性也讓陳天翔和讀者成了好朋友。“開辦這種私人化的服務可以說是同人堂最大的特色,但也決定了它必須精緻,規模做不大。”
  有同學曾經向陳天翔抱怨沒書可讀,陳天翔卻不這麼認為。在他看來,主要是沒有把書好好利用起來,更重要的,是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。“如果同學們都養成了讀書求知的習慣,哪裡會沒有書可讀呢!”
  面臨畢業,陳天翔也遇到了一個著實不小的問題: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把同人堂保留下來,書最終也會陸續搬出來。不過,陳天翔並不悲觀,“工作以後有實力了,還會繼續開辦一些公益性質的圖書館!”  (原標題:陳天翔 書香里的公益(守望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m24hmio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